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叉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弟子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编辑推荐
五个瑜伽误区 不可不知
对于瑜伽和普拉提,很多人都不禁有所疑问,今天小编就为你揭开瑜伽常被误解的五个误区,让大家练习时效果加倍。
谎言1:最好的瑜伽手身体柔韧度一定惊人
事实:瑜伽高手之间拼的是“平衡感”、“心灵上的平静和稳定”和“精神上的清朗”,并不是比赛看谁能把身体能弯成拱桥,或者是看谁能把脑袋放到两腿之间,要是一味的追求这个,那你永远只是瑜伽的门外汉。
谎言2:练普拉提可以伸长肌肉,增加身高
事实:放弃这个幻想吧!自你发育成熟后,肌肉的长度就不会再改变了,普拉提能做到的,只是帮你拉伸开那些还没有充分伸展的肌肉而已。不过不可否认,练习普拉提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培养挺胸抬头的正确站姿,的确可以让你看上去显得“长高”了。
谎言3:普拉提会让你减肥
事实:很遗憾的告诉你,这是个谎话。除非你已经是非常高阶的普拉提练习者,否则单纯练习普拉提所消耗掉的热量是远远不够让你减掉脂肪的。
谎言4:强壮的背就是健康的背
事实:绝大部分背部伤害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突然的肌肉拉扯和错误的垫上运动姿势,并不是因为你的背部不够强壮。如果一个强壮的“倒三角后背”总是会在扭动或者举重练习中受伤,sorry,只能说它并不像你看上去得那么健康。
谎言5:背部不好的话尽量少做运动
事实:就像机器不活动就会生锈一样,做些像快步走之类的运动对腰背的恢复很有好处,这些运动强度不大但却能让背部的许多肌肉得到锻炼,并能减轻脊柱的压力,让脆弱的背部尽快恢复起来。
瑜伽常识之五大错误观念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叉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弟子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瑜伽健身的五个误区
“如果不是在练瑜伽,就是在去瑜伽馆的路上。”有人这样形容都市女性对瑜伽的热衷。放松、舒缓、平衡,瑜伽带来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但如果在运动中不讲究方法,反而会损伤肌肤,影响健身美体的效果……
刻意呼吸
呼吸贯穿了整个运动的始终。许多人练习瑜伽时,往往一说到呼吸,大脑就会潜意识地紧张起来,很难做到呼吸自如。
调整办法:多练习。呼吸是可以练出来的,慢慢控制思维,别暗示自己刻意呼吸。慢慢将潜意识里的呼吸还原到自由、自然的状态,让呼吸和身体的很多动作协调起来,并带动动作去游走每一个形态。
强迫自己运动
瑜伽的很多动作需要长时间才能做到位。比如两手在背部相拉这样一个常见的小动作,很多人右臂膀可以正常完成,但左臂膀做起来就相当困难。如果一时急躁,强迫自己生硬地去完成这个动作。结果是两手虽然拉在一块了,但不是胳膊被扭伤就是运动后臂膀疼痛。
调整办法:保持运动节奏,多想想辅助方法。练习这个动作一定要心态平和,可以借助一条毛巾来辅助完成。两手握住毛巾,试着一点一点靠近。这样多练习几次,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左手臂也能轻而易举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不尊重自我感受
练习瑜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让自己很轻松、舒服的过程。但在练习时你却发现自己很难受,要么脖子绷得很紧,要么胸口很闷……
调整办法:自我尊重。做瑜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我尊重。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最好马上停下来调整,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之,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尽管动作不是很规范,但一定要让自己感觉到舒服。
太在乎动作的完美
因为做瑜伽可以让形态和举止变得优美。所以每一个动作你都认真模仿,希望做得和教练一样好。但是一堂课下来,你发现自己已被美丽折腾得筋疲力尽了,毫无快乐可言。
调整办法:认识瑜伽不是“竞技”运动,“享受快乐,并尽力而为”是最好的状态。刻意追求完美很难真正体验到精神上的快乐。瑜伽的美感是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慢慢达到的,是一种由内到外的美丽,只要你在身体很协调、舒服的状态下完成了基本的动作,差不多和规范的动作一样达到了效果。
以为动作不到位
你以为疼痛是运动的必然反应,生怕动作不到位影响运动效果。所以在身体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强迫自己做目前达不到的动作。结果弄得自己腰酸背痛,还不幸摔伤扭伤。
调整办法: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疼痛并不是练习瑜伽的必然反应。很多动作,只要是在身体协调、放松的状态下完成,不管到不到位,一样可以达到运动的效果。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运动很重要,这样不但不会轻易受伤,还能更深地感受到身心舒展的乐趣。
瑜伽冥想的五个步骤调整
瑜伽冥想或修禅坐在此前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的调整:一,调饮食:人身与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活动,饮食若调整不好,容易影响身安心静;当我们进食时,通过食物咀嚼,进入胃中调和消化,并转入为对身体的滋养,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食物不可过多,即不要吃的过饱,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往往增加了肠胃功能的机能疲劳,不易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此类人叫身贪,见饮食无法自制,饮食美味令感官细胞兴奋过度,往往在饱食后身体懒散,松懈;这正是增加胃肠加倍工作所产生的疲劳,这种疲劳的结果是气机虚满身体,气满浮躁上行,造成身体火大,令静坐不得安宁;但饮食太少,营养不够,则造成体弱力衰,静坐难以有成效。因此,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饮食适度最为佳.二、调睡眠:人生活与工作,行做身心体力,离不开休息时间,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体力与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关重要。平常睡眠我们都知道,以八小时为适度,古人说:"久卧伤神,少卧神伤",睡的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利于静坐;睡过少则体力不能恢复,精神恍惚,也不宜静坐。因此睡眠要保持节制有度,当我们神志清明,精神气爽时,安身静坐,效果丰厚。三、调身:静坐前,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四仪规中,要常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时刻牢记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条:道德尊范.不可有粗暴与不安的举动,粗暴与不安的举动对自己不利外,与环境也不相应,境相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人静坐时,须宽衣解带, (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自行选择,然后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男士,女士相反},贴近腹部,轻放腿根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以做放松调和,然后端正身形,脊骨勿挺勿曲,轻盈自然、颈正端庄、不低不昂;鼻子与脐轮{腹部}如垂直线相对;开始呼吸吐纳腹中积气三到七次,把舌头抵上额,由鼻徐徐吸人清气,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四、调息: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静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调息。呼吸有四种:1,喉轮呼吸:即侯头呼吸,此呼吸最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二氧化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如此呼吸是属于不良作用,因此要改变。2,胸式呼吸:此较喉轮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广播体操的呼吸活动,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能做此呼吸,仍不算调息。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到达腹部{脐轮部位},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遍体,肺底舒畅扩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学修者还要注意:呼吸丝毫不可刻意或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息相;呼吸经历由粗到细,细到微细,微细到悬吸最终入体息阶段。4,体呼吸: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作到,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作用,但无觉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可人深定。五,调心: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我们静坐,可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昧,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除。通常来说心经历的由染而净要经五个层次:第一、散乱心,随着外境心念纷飞。第二、昏沈心,痴钝朦胧,陷于昏睡。第三、不定心,散乱多于安定。第四、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第五、定心,心状澄静。后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现象。以上五种境地调整好了,就安身静气的进入你的专一冥想或者禅修事态中.
瑜伽冥想的五个调整步骤
静坐又称为瑜伽冥想修行的第一方法,对于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印度文献记载:“修者静坐,可减少身痛、心乱、麻痹等疾;修者静坐久,可减少妄念,禅之静定生智,减少烦恼或愚昧。
以下是瑜伽冥想的五个调整步骤:
一、调饮食
人身与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活动,饮食若调整不好,容易影响身安心静;当我们进食时,通过食物咀嚼,进入胃中调和消化,并转入为对身体的滋养,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食物不可过多,即不要吃的过饱,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往往增加了肠胃功能的机能疲劳,不易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此类人叫身贪,见饮食无法自制,饮食美味令感官细胞兴奋过度,往往在饱食后身体懒散,松懈;这正是增加胃肠加倍工作所产生的疲劳,这种疲劳的结果是气机虚满身体,气满浮躁上行,造成身体火大,令静坐不得安宁;但饮食太少,营养不够,则造成体弱力衰,静坐难以有成效。因此,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饮食适度最为佳.
二、调睡眠
人生活与工作,行做身心体力,离不开休息时间,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体力与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关重要。平常睡眠我们都知道,以八小时为适度,古人说:"久卧伤神,少卧神伤",睡的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利于静坐;睡过少则体力不能恢复,精神恍惚,也不宜静坐。因此睡眠要保持节制有度,当我们神志清明,精神气爽时,安身静坐,效果丰厚。
三、调身
静坐前,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四仪规中,要常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时刻牢记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条:道德尊范.不可有粗暴与不安的举动,粗暴与不安的举动对自己不利外,与环境也不相应,境相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人静坐时,须宽衣解带, (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自行选择,然后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 在左掌上面(男士,女士相反),贴近腹部,轻放腿根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以做放松调和,然后端正身形,脊骨勿挺勿曲,轻盈自然、颈正端庄、不低不昂;鼻子与脐轮(腹部)如垂直线相对;开始呼吸吐纳腹中积气三到七次,把舌头抵上额,由鼻徐徐吸人清气,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
四、调息
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静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调息。
呼吸有四种:
①喉轮呼吸:即侯头呼吸,此呼吸最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二氧化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如此呼吸是属于不良作用,因此要改变
②胸式呼吸:此较喉轮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广播体操的呼吸活动,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能做此呼吸,仍不算调息
③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到达腹部{脐轮部位},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遍体,肺底舒畅扩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学修者还要注意:呼吸丝毫不可刻意或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息相;呼吸经历由粗到细,细到微细,微细到悬吸最终入体息阶段
④体呼吸: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作到,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作用,但无觉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可人深定
五、调心
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
静坐的两种心象
①心中散乱,支持不定
②心中昏昧,容易瞌睡
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除
通常来说心经历的由染而净要经五个层次:
①散乱心,随着外境心念纷飞
②昏沈心,痴钝朦胧,陷于昏睡
③不定心,散乱多于安定
④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
⑤定心,心状澄静
后面两个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现象。
以上五种情况调整好了,就安身静气的进入你的专一冥想或者禅修事态中.
练瑜伽的五个心灵步骤
静坐又称为瑜伽冥想修行的第一方法,对于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印度文献记载:“修者静坐,可减少身痛、心乱、麻痹等疾;修者静坐久,可减少妄念,禅之静定生智,减少烦恼或愚昧。
以下是瑜伽冥想的五个调整步骤:
一、调饮食
人身与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活动,饮食若调整不好,容易影响身安心静;当我们进食时,通过食物咀嚼,进入胃中调和消化,并转入为对身体的滋养,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食物不可过多,即不要吃的过饱,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往往增加了肠胃功能的机能疲劳,不易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此类人叫身贪,见饮食无法自制,饮食美味令感官细胞兴奋过度,往往在饱食后身体懒散,松懈;这正是增加胃肠加倍工作所产生的疲劳,这种疲劳的结果是气机虚满身体,气满浮躁上行,造成身体火大,令静坐不得安宁;但饮食太少,营养不够,则造成体弱力衰,静坐难以有成效。因此,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饮食适度最为佳.
二、调睡眠
人生活与工作,行做身心体力,离不开休息时间,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体力与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关重要。平常睡眠我们都知道,以八小时为适度,古人说:"久卧伤神,少卧神伤",睡的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利于静坐;睡过少则体力不能恢复,精神恍惚,也不宜静坐。因此睡眠要保持节制有度,当我们神志清明,精神气爽时,安身静坐,效果丰厚。
三、调身
静坐前,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四仪规中,要常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时刻牢记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条:道德尊范.不可有粗暴与不安的举动,粗暴与不安的举动对自己不利外,与环境也不相应,境相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人静坐时,须宽衣解带, (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自行选择,然后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 在左掌上面(男士,女士相反),贴近腹部,轻放腿根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以做放松调和,然后端正身形,脊骨勿挺勿曲,轻盈自然、颈正端庄、不低不昂;鼻子与脐轮(腹部)如垂直线相对;开始呼吸吐纳腹中积气三到七次,把舌头抵上额,由鼻徐徐吸人清气,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
四、调息
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静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调息。
呼吸有四种:
①喉轮呼吸:即侯头呼吸,此呼吸最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二氧化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如此呼吸是属于不良作用,因此要改变
②胸式呼吸:此较喉轮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广播体操的呼吸活动,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能做此呼吸,仍不算调息
③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到达腹部{脐轮部位},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遍体,肺底舒畅扩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学修者还要注意:呼吸丝毫不可刻意或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息相;呼吸经历由粗到细,细到微细,微细到悬吸最终入体息阶段
④体呼吸: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作到,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作用,但无觉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可人深定
五、调心
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
静坐的两种心象
①心中散乱,支持不定
②心中昏昧,容易瞌睡
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除
通常来说心经历的由染而净要经五个层次:
①散乱心,随着外境心念纷飞
②昏沈心,痴钝朦胧,陷于昏睡
③不定心,散乱多于安定
④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
⑤定心,心状澄静
后面两个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现象。
以上五种情况调整好了,就安身静气的进入你的专一冥想或者禅修事态中。
瑜伽教室的五个do和do not
Do
1、早点抵达。约早10分钟抵达教室,可以帮助你调整心情并静下来。当你在等待时,可以先做一些伸展,或只是静静地坐着或躺着,放慢呼吸,把心放在瑜伽教室。
2、让老师知道任何会影响你练习的状况或你曾经受伤的部位。如果你曾经受伤,或太累,可以跳过某些动作,或是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
3、创造一个目的。不论是要更强壮、更柔软或更健康,有个目的,会让人更容易专注在练习上。
4、安静。和别人分享是好事,但太长或太大的声响会使自己分心,也会影响别人。
5、事后练习在课堂所学。复习在课堂上练习的体位法,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提醒的部份。即使只记住一件事,也可以加深自己的练习。
Don't
1、女性在生理期,不要倒立和深度扭转,倒立会让血液逆流、深度扭转对子宫造成压力。
2、不在上课前两小时进食。在饱腹时练瑜伽,可能会腹绞痛、恶心或呕吐,特别在前弯、扭转或后弯时。而且肚子饱饱,也让你想睡觉。
3、和别人较长短。你也许会有些动作做得特别好,也有些做得特别差,接受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别和别人比较。
4、不要勉强。不要想和别人一样,把动作做得又美又好,应该做不让自己受伤的动作。你的态度最好是今天比昨天好,而不是和同学比较。
5、错过暖身及大休息。错过暖身容易受伤;错过大休息,更是浪费人生美好的事物之一。